攝護腺癌篩檢

根據國建署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,民國107年大腸癌的發生率為第四高,死亡率為第六高。每年有超過6千人罹患攝護腺癌,有超過1千人因為攝護腺癌死亡。攝護腺癌是進展緩慢的癌症,相比之下,各種代謝疾病可能還更為致命,因此是否積極治療,取決於罹病時的年齡、體能狀況與疾病惡性度等因素。青壯年病人當然應該積極治療,但若年事已高且病程尚早,則不須過度擔心。

攝護腺癌的罹病率在50歲以後會顯著提升,以族群風險而言,黑人>白人>亞洲人,若1~2等親(父親、祖父、兄弟)中有人罹患攝護腺癌,則可提早5~10年開始進行篩檢。

 

抽血:攝護腺特異抗原 (prostate-specific antigen, PSA)

PSA是攝護腺分泌的特殊物質,當攝護腺異常增生時,血中可檢測到的PSA濃度就會顯著上升。但PSA仍有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而升高,如:攝護腺炎、攝護腺肥大、尿道感染…等等。因此抽血檢查發現PSA高,不一定就是罹患攝護腺癌,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認。而檢查無異常的人,可依風險程度每1~4年檢查一次。

 

肛門指診(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, DRE)

肛門指診是有效、迅速又省錢的檢查方式,攝護腺距離肛門只有幾公分深,醫師可直接以手指探入觸診,檢查有無硬塊、腫大等問題。是臨床上診斷的重要依據。

 

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

切片並不是常規的檢查,通常只有在前兩項檢查有異常時,才會考慮切片。病人會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,儀器探頭由肛門進入直腸,對攝護腺進行超音波檢查,並在此導引下,以類似抽血的針頭進行穿刺採樣,針數根據攝護腺大小約6~10針不等。採樣的檢體經病理檢查後,即可判定有無罹癌。切片雖然不是手術,但仍有發生出血、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,因此不建議隨意進行切片檢查。

 

核磁共振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

原理與超音波攝護腺切片近似,多了核磁共振儀器輔助,將兩種影像融合後,可更精準針對病灶進行切片。敏感性比傳統超音波切片高,但價格也相對高昂。

 

攝護腺癌篩檢

建議年齡

檢查結果:PSA、DRE 篩檢頻率

45~75歲

40~75歲 (高風險*)

PSA < 1 且 DRE無異常或沒做 每2~4年

PSA 1~3 且 DRE無異常或沒做

每1~2年

PSA > 3 或 DRE異常

需進行切片

大於75歲

PSA < 4 且 DRE無異常或沒做

每1~4年

PSA ≥ 3 或 DRE異常

需進行切片

*高風險族群:家族病史、攝護腺癌相關基因異常、非裔族群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,中華民國107年癌症登記報告。
  2.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. Prostate cancer early detection. Version 2.2021.

發佈留言